車網合一 智能交通解塞車之苦

(原文於2013年10月11日於主場新聞網站發表)

smart-traffic_fopBQ_600x0

知不知道全港最擠塞的主要道路是那一條?答案是干諾道中,根據運輸署2010年的數據,經過該處的汽車,平均時速只有17.5公里,意味大部份時間都出現擠塞,而且在兩年間平均車速惡化了13%,反映問題越來越嚴重,但惡化程度還不及龍翔道,經過該道的平均車速,在2008至2010年間竟然急降4成3。

香港地少車多,塞車之苦每個市民都感同身受,就算本身不揸車,但巴士的車程同樣考驗乘客的耐性,據九巴提供的資料,99%的路線均出現車程延長,平均多 16%。不過,政府解決塞車問題,大多由供應面入手,提供更多道路或擴闊路面,固然可以紓緩一下,但其實在需求一方,可以做的亦不少。

你有沒有想過,未來你的汽車可以通知你一里外發生車禍,並建議你改走其他路。又或者你車上的感應器,會偵測到你的煞車掣已出現磨損及車軚的氣壓下降,並且醒目地預約整車師傅,甚至查詢需更換的零件供應是否充裕,以減少汽車在路面拋錨的機會。

這些並非科幻小說的情節,隨著智能電話、雲端計算、感應器及數據分析技術的成熟,以上一切都變得可能。

令汽車變得更聰明,除了可以提供更多自動化服務外,關鍵還在於它可以與其他車及交通系統聯網溝通,讓運輸當局可以實時監控車流,及早疏導。研究公司SBD 曾估計,全球的聯網車市場(Connected Car Market),將由2012年的170億美元,大升至2018年的530億美元。

將車網合一,引入智能交通系統,不止節省時間,大大減少長期長時間困在車廂中的精神緊張,而且是人命尤關的事情。在歐盟國家,2011年便有3萬人在車禍 中喪生,歐盟政府最近採納了一個道路安全計劃,希望在2011年至2020年間,把死亡人數減少5成,而其中的主要建議,便是引進智能交通方案,改善路況 及交通安全。

好像荷蘭城市Eindhoven的市政府,便推行了一個為期12個月的聰明交通先導計劃,為若干汽車安裝感應器,結果在6個月內,便收集到18億個涉及煞 車、加速及位置的不記名訊號資料,及發現4.8萬宗交通事故,有關數據可以幫助當局實時管理交通擠塞,並進行應變計劃。

電訊公司也覷準智能交通的商機,美國電訊公司Sprint最近便與IBM合作,把智能手機與駕駛體驗結合,例如可用手機為汽車解鎖,又可以將手機的地圖功 能直接與車上的導航系統連接,將手機上搜索到的目的地資訊指示給汽車,甚至能按乘客的習慣及天氣資訊,而自動調節車內的溫度。

當然,智能交通要能發揮最大潛力,很倚賴是否能建立起整全的技術配套,每個環節都要能互通互換資料,故此制訂開放統一的技術標準是必需的。一旦到達這個境界,不但各種各樣新穎服務可以像App般下載到汽車上,面對塞車問題,也有更多更聰明的方法應對。

Samson_Tai_2012

戴劍寒,IBM全球創新網絡香港區首席科技專家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